数字资源平台 > 历史学> 考古学> 专门考古> 中国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学研究
  • 阅读次数: 29 下载次数: 2
  • 荐购次数: 0 收藏次数: 0
中国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学研究
古陶瓷科学研究一直被列为该所的传统特色方向,并一直在该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古陶瓷科学研究一直被列为该所的传统特色方向,并一直在该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建议阅读终端:
注:如果您的电脑尚未安装PC客户端,请先 安装客户端 后再下载阅读!
手机扫描阅读此书
支持(Android/Iphone)
不负韶华,与每本好书相遇
适读人群 :古陶瓷专业研究人员、考古人员以及广大爱好者
1.本书出版深化和拓宽了水下考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体现了创新性,填补了相关领域专业资料的空白。著作由我国古陶瓷专家李伟东研究员领衔撰写。作者团队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一个世纪以来,古陶瓷科学研究一直被列为该所的传统特色方向,并一直在该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2.全书在概述水下考古中出水陶瓷器与水下环境的基础上,对“大练岛元代沉船”“小白礁Ⅰ号”“长江口二号”等古代沉船和南海、大练岛码头等水域出水陶瓷器出现的劣化现象,采用前沿科技手段进行了科学研究和总结,并阐述了其劣化机理。本书的出版,对出水陶瓷类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和指导意义。

3.著作所依托科研资料一手、原始、丰富、大量;全书附数百幅文物原貌图片及显微组织图片。研究标本分别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提供。史料珍贵。其精美装帧制作也颇值得专业人员和社会读者典藏。
简介
本书主要基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撰写而成。相关研究前沿、全面、科学、系统,原创性、学术性较强。全书在概述我国水下考古中出水陶瓷器与水下环境的基础上,以“大练岛元代沉船”“小白礁Ⅰ号”“长江口二号”等古代沉船和南海、大练岛码头等水域出水陶瓷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出水陶瓷器出现的劣化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总结,并结合实验室中开展的一系列模拟腐蚀实验研究,系统阐述了陶瓷器在水下环境中的劣化机理。本书为我国文物保护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对于国内外出水古陶瓷的科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科技考古与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论
评分:
评价:
请输入评论信息
0/255 已评论
全部评论(3)
默认排序